在公布160亿元定增项目5个多月后,9月27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作为光伏行业龙头,通威股份此举受到广泛关注。千门资产投研总监宣继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底,证监会作出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在拥有较强资金实力的情况下,通威股份主动终止定增计划的行为有可能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做出的一种响应,是考虑到多方因素做出的决定。
推进发展规划稳步落地
往前回溯,根据通威股份4月24日披露的定增预案,公司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9亿股(含)公司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94亿元将用于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66亿元将用于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
对于此次终止定增的原因,通威股份解释称,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存在明显低估,为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综合考虑公司经营发展与财务情况,确保公司内蒙古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与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正常推进的前提下,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后,公司拟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后,公司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统筹资金安排,继续推进公司2020年-2023年与2024年-2026年发展规划的稳步落地,确保相关项目如期完成。”公司表示。
“通威股份的现金流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这两年来,公司的利润率较高、现金储备也较为充足。而目前资本市场融资项目较多,有些项目已经暂停或暂缓,各方都在积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通威股份主动停止定增计划,也是很好适应市场变化的一种体现。”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表示。
行业扩张节奏或放缓
近两年来,在资本助推下,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各环节产能均开始密集扩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光伏四大主材环节的产能同比增幅就已均超60%,其中,多晶硅总产量超过6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5%;硅片总产量超过250GW,同比增长超过63%;晶硅电池总产量超过220GW,同比增长超过62%;晶硅组件总产量超过200GW,同比增长超过60%。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光伏企业的大规模融资,相关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有超20家光伏企业发布融资相关公告。
例如,8月15日,晶科能源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7亿元,其中72亿元拟投入山西晶科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建设。7月初,天合光能抛出109亿元定增计划。仅在6月份,就有科士达、锦浪科技、爱旭股份,德业股份,钧达股份、宏润建设等多家光伏产业链公司发布定增计划,定增总金额达190亿元。此外,还有晶澳科技、TCL中环等相继公布新一轮再融资计划。
那么,随着龙头企业主动终止定增计划,光伏企业大举融资及扩产的情况是否还将持续呢?对此,分析人士表态谨慎。
宣继游认为,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处于技术迭代周期当中,市场主推TOPcon技术,而包括BC、异质结和钙钛矿在内的新技术也受到关注,对于大型光伏企业来说,在众多新技术当中“不站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而如果市场环境尤其是一级市场持续低迷,预计光伏企业大幅扩张的举动会出现一定减缓。
“现在活下来的企业有不少都曾经历过此前的行业洗牌,因此不会无序扩张,并可能因此适当放缓自身扩张节奏。”宣继游说。
祁海珅则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在硅料、硅片、组件等环节的规模扩张都比较大,近期对行业保持谨慎乐观态度。而通威股份利用自有资金开展工作投资项目炒股配资推荐,也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投资节奏以及项目达产的进度。